点滴分享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浅议

发布日期:2014-08-12  作者:风险管理部 江宗清

       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虽然近年来宏观的货币政策层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实体经济的融资呼声很高,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市场选择与政策导向并不匹配。因为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谨慎的企业主不敢做长远规划和长期投资,难以培养企业长远的竞争力;冒进的企业主势必是短贷长投,甚至用大量的民间高息资金进行长期投资,一旦融资渠道稍有波动,或者市场下滑,就会面临严重的资金链断裂。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几个微观因素

      1、自身资本实力偏弱,抗风险能力不强,不是传统资金供给者的首选客户。资本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我国的中小企业,包括本省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其经营历史都不是很长,积累有限,应对市场风险的经验及能力不足,作为金融机构,在本身头寸紧张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势必不会优先向这类客户倾斜。

      2、家族企业,治理机构不健全,决策和日常经营老板一人拍板,道德风险和决策盲目风险相对较大,很多历史案例也使得金融机构对此有所顾虑,尤其是近几年很多企业存在的盲目投资或资金外溢,甚至于经营者个人的一些不良嗜好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安全。

      3、财务核算不规范,体外循环量大,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很多相对标准化的风控、审批流程直接将这类客户挡在了门外。或者因为信息的不透明,银行对这类客户授信条件会相对苛刻。

      4、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单户授信额度一般不会太大、授信期不会太长,这样就导致企业往往需要有很多家资金支持、需要不停的衔接资金,导致其日常的资金管理、渠道维护以及投入的精力成本加大。

      5、银行受到存贷比等头寸限制,加之传统的金融机构考核机制以及政府和大企业项目在争取资源方面的优势,使得能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资金规模有限,供给不足,融资成本也水涨船高。

      二、对策和建议

      1、从企业角度,要认识到完善治理机制、规范核算体系的必要性,要让金融机构等外部投资者更能了解企业,比如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的方式,既能实质上完善自己的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更能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内部治理的认可,对融资是利好的一面。当然相关政府机构,也可以通过法规、政策以及通过如各开发区主管单位的宣贯,来引导企业主们提高这方面的重视。

      2、从支持本地经济的角度来说,大力发展隶属于当地金融办管理的小贷、担保、典当、租赁等业态的发展,给予这些业态一些好的优惠政策,鼓励这类企业对地方中小企业的扶持。

      3、建立长效的良性循环机制,建立区域征信平台,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既能督促企业的诚信意识,也能减少金融机构的调查成本。

      4、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满足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资金需求结构,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优化金融市场环境。

       三、小贷行业经营环境展望

      未来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自身的资金成本势必会提高,如果想继续维持一定的利息差,其贷款目标会更多由大型企业转向中小企业。对广大的中小企业肯定是利好趋势;至于对小贷公司而言,一方面会因为银行业务的下沉受到一定冲击,但有利的一面是,企业整体的融资渠道通畅了、资金链风险降低了之后,带来的是小贷公司整体资产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经营环境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