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今年货币政策应以发展为主基调

发布日期:2014-03-14  作者:每日金融

与往年不同,今年全国“两会”被突发事件打了岔:先是“两会”之前在昆明爆发了严重的凶杀案,后是在“两会”之中的马航370航班失联事件,尤其是后者吸引了大部分公众的注意力,也使得舆论关注“两会”开始失焦。不过,今年的改革与发展压力,并不因为舆论焦点分散而不存在。相反,在复杂形势下,很多政策改革的重要性与敏感性反而增强。央行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就是如此。

李克强总理在今天(13日)上午的记者会上谈到,今年将面临多重目标的复杂形势,而经济增长的底线目标是保就业。虽然在措辞上与过去基本相同,但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看来,李总理透露出的信息还是有不易察觉的转变——今年中国经济保增长的难度将会增强,面临的形势将会更加复杂,经济发展的压力将会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宏观政策的重心将会有所移动,发展将成为今年宏观政策的主基调。

政策上的重心移动(或微调)将会在金融政策上有所体现。到目前为止,政策部门在货币政策上的表态仍然是“稳健”的基调。但在未来的政策执行中,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一定是中性的货币政策。从此前央行对流动性的操作来看,市场有些摸不着头脑。据央行数据,今年2月的社会融资规模为93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318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渠道都出现了显著的同比少增。而央行在3月11日再度开展1000亿人民币的正回购,以回收市场流动性。这是上周央行在相隔9个月后重启28天期正回购操作后,再度大规模地正回购,这似乎显示出,市场对资金需求的增量在减少,央行在春节后连续收回流动性。

稳中收紧,这是不是央行今年政策操作的主基调呢?在我们看来,未必。

虽然央行有很多的政策工具可以选择,但在今年的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还是应该有一个主基调,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应该与宏观政策的基调一致。我们认为,与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透露的信息类似,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也应该是“发展”。

以“发展”为基调的货币政策操作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我们看来,它应该体现出如下一些特点:首先,它的目标不应该是紧缩,不应该只盯着调控。在去年的货币政策操作中,上半年的实际操作是偏紧的,再加上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结果在年中诱发了流动性恐慌。虽然政策部门并不承认这是政策失误造成的,但相信今年会吸取教训,不会在操作上弄得这么被动。

其次,货币政策的操作上应该有“兜底”的意识,追求的是稳定和均衡,要让市场对今年的中国经济保持信心。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在过去反复讲过,今年的宏观政策应该以稳为主,在美联储退出QE3、新兴市场普遍遭遇资金流出、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加大的时候,中国应该在各个方面都使自己表现得“例外”——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新兴市场国家的有活力的经济体,这样才能对国内外资本保持吸引力,也才能为逐渐放缓的投资增速带来新的支持力量。如果我们不能继续搞债务扩张,就必须对市场化的投资保持吸引力。而一种略显积极的货币政策姿态,对于塑造这种市场氛围很有必要。

第三,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开放,也需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政策姿态。央行官员已经明确表示,要在一两年之内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此外,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对外投资也开始蔚为大观。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市场形势比政策开放更强的背景下,保持一种紧缩的货币政策态势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货币政策调整是一种宏观调控,在中国市场不畅的时候,无疑会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打折扣。但越是如此,货币政策在基调上越不能出错。虽然央行官员未必同意,但在中国的现实中却在起作用的规则是——货币政策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在2014年,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