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瀚华小贷冲刺资产证券化 欲破“银行依赖症”

发布日期:2014-02-12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银河证券向证监会提交了“瀚华小贷X号”专项资管计划的申请材料,正等候受理。这是继“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后,小贷公司冲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又一案例。

      据证监会官网披露,证监会于去年12月26日接获材料,31日通知补正,目前还未收到补正材料。从过往案例看,证监会收齐材料到决定受理,短则三天、长则逾月,受理至最后决定又有数月间隔,可见瀚华的资产证券化之旅仍是“长征第一步”。

    “阿里小贷有互联网巨头的光环,不是典型的小贷公司。如果草根出身的瀚华能成功证券化,对行业的示范意义远超阿里。”广州一家小贷公司老总评价道,“这有利于资本市场熟悉小贷行业,破除小贷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弥补贷款缺位

      据其官网介绍,瀚华小额贷款公司于2008年9月在重庆创立,现已在成都、天津、沈阳、南宁、深圳等地设立独立法人机构,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瀚华小贷是“瀚华金控”的子公司,后者由“重庆瀚华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更名而来,是内地最大的民营担保集团;由于正处赴港上市前的静默期,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便接受采访。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瀚华小贷谋划资产证券化已久,目的是弥补银行贷款缺口。

      据银监会2008年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贷公司只能向不超过两家金融机构借款,额度在其实收资本的50%以内,这构成了小贷融资的根本约束。

    “重庆的监管层比较开明,另外开了口子。”前述知情人士说:“首先,小贷公司允许向股东借款,额度是实收资本的两倍;还可以通过重庆金交所做资产收益权的转让回购。银行贷款的额度最早是50%,后来慢慢也放宽到200%,但只针对国有背景的小贷公司,民营公司很难拿到钱。”

      据透露,瀚华小贷现有负债主要来自股东借款和重庆金交所融资,银行贷款很少,正好用证券化来补足杠杆。

      多名业内人士寄望该业务的成行,能提升资本市场对小贷行业的认知度,最终破除行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去年6月,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防范外部风险传染的通知》,将小贷与典当、担保、民间融资、非法集资并列为“五大风险源”,使银行收紧相关贷款。

    “银监会8号文之后,银行放贷渠道变少,给了民间金融很大的机会。”前述小贷公司老总说,“我们的资产质量不错,有年化15%到20%的稳定收益;如果资本市场认可,行业找到更好的融资渠道,就能迎来春天。”

    资产出表无望?

    对于瀚华小贷项目的详情,银河证券方面表示尚不便透露。多名资管人士分析认为,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即“标的资产剥离出表”,在本案仍无法实现,所募资金将计为负债。

     首先是资产的匹配问题:小额贷款期限短、金额小,极为分散,如果纯粹靠现金流回收还款,很难整合成具有固定期限、均匀现金流的资产包。

     阿里小贷用“小贷资产收益权”来解决问题,贷款资产的现金流、期限可以在收益权层面重新组合。此外,阿里小贷提供差额支付承诺,即回款未达预期收益时由发行人补足,这在收益权层面也容易完成。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瀚华小贷项目亦将采用“收益权+差额支付承诺”来完成,不必与贷款资产完全匹配。这意味着,用于证券化的是人为创设的“收益权”而非贷款本身,相应贷款资产不能出表。类似模式亦见于重庆金交所等区域性OTC所做的“小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中。

     另一原因是各地金融办的监管需求:资产出表意味着对负债率的限制被架空,小贷公司理论上可以无限放贷,若其中出现“发行人暗保”等抽屉协议,则容易酿成风险。

   “我们现阶段并不指望出表,只希望适当拓宽融资渠道,取代限制多多的银行贷款。”前述广州小贷老总说,资本市场、险资均是小贷公司极想拓展的融资领域。